close
唐獎第一屆漢學獎得獎人余英時院士,運用唐獎研究補助經費一千萬元成立的「余英時先生人文研究獎」,28日上午於中研院歷史文物陳列館舉行第三屆頒獎典禮,並由中研院副院長黃進興負責頒獎。與往年不同的是,這次不僅有海外台籍學者獲獎,今年六位得獎人學術研究領域也十分多元廣泛,包括考古學、建學美學等人文研究,為中華人文研究增添一筆色彩。

博客來網路書局
中研院黃進興副院長(右3)及史語所王明珂所長(左3)與第三屆余英時人文研究獎得獎人合影。 照片/主辦單位提供
分享


余英時先生人文研究獎以漢學、人文學研究為主,所涵蓋範圍橫跨文學、哲學、藝術等,鼓勵年輕學者積極投入人文研究領域,為中華文化注入更多生命力。黃進興表示,余英時先生人文研究獎最初僅提供台灣地區年輕學者申請,但在受到眾多海外學者關注與詢問後,今年特地擴充申請資格,接受國內外地區之台籍學者申請,共同促進余英時先生人文研究獎之精神。

余英時先生人文研究獎是由唐獎第一屆漢學獎得獎人余英時院士,以唐獎一千萬元之研究補助費指定成立,底下細設兩個獎項,分別為「年輕學者撰寫專書寫作獎」與「博士候選人撰寫博士論文獎」,得獎人可分別獲得獎金新台幣36萬元與24萬元;前者規範申請年齡不得逾45歲,藉此鼓勵年輕學者上進,在博客來書店獲獎後能繼續為漢學領域付出。今年第三屆專書寫作得獎人包括:吳易叡、林欣宜、陳相因;博士論文寫作獎得獎人有:李修平、詹晏怡、熊慧嵐。其中,李修平與熊慧嵐因人在國外不克出席。

黃進興表示,史語所是台灣漢學的研究重鎮,在此頒獎別具意義。 照片/主辦單位提供
分享


此獎作為附屬於唐獎底下的分支獎項,近年來積極嘗試與國際接軌。黃進興提及,前屆兩位唐獎生技醫藥獎得主在頒獲唐獎後,馬上獲得具指標性的日本國際賞(Japan Prize)與以色列的沃爾夫獎(Wolf Prize),此兩項獎皆是諾貝爾獎的前哨站,可見其具備一定的規模與條件。

「學術研究無國際。」黃進興說道,研究不能侷限在固有學科,多元領域的橫跨有助於學者從不同角度切入文本研究,在傳統文獻上有新的詮釋與更靈活的運用。余英時先生人文研究獎提供一個機會,讓台灣學者們共同為提高台灣在國際學界的能見度努力,以此栽培更多學術界後進,將中華國粹發揚光大。
2B0B607ADF38866C
arrow
arrow

    lfv11hj19r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